安次区林业局
“十二五”总结“十三五”发展思路
按照区委办要求,我局紧紧围绕“建设生态文明,发展现代林业”这一主题,不断解放思想,锐意改革,狠抓落实,现就 “十二五”工作总结和“十三五”发展思路汇报如下:
一、“十二五”林业发展成果
(一)营林造林成绩卓越。近年来,在区委、区政府和上级林业部门的正确领导下,安次区紧紧抓住农村经济发展、农民增收致富这条主线,充分尊重农民意愿,尊重市场规律,把林业建设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,作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一大产业来抓。短短几年时间,安次林业得到了长足发展。五年来,我区共完成造林绿化面积9万亩,其中,项目造林3万亩,森林覆盖率已达到30.6%,发展林果种植专业村100个。初步形成了以热杂果、速生丰产林、苗圃、腊杆四大基地为重点的林果大区主框架,以农田林网、环城环镇环村绿化为连接的林果大区主链接,以绿色通道、河渠堤路绿化为延伸的林果大区主脉络,网、带、片、点相结合的综合林业体系。三北防护林、退耕还林、防沙治沙等国家级重点工程建设成效显著,带动了社会造林的长足发展。植树造林使农民得到了实惠的同时也很好地起到了防风源、固沙源、涵水源、增资源的作用,初步实现了林业的生态、经济、社会三大效益同步增长。
(二)精品亮点工程。
1、“杨尹线”精品绿化工程。杨尹线是“四大板块”之一的北部绿色生态板块的主框架,途径和平、建设等12个村街,全长8.1公里。全区多方筹措资金800万元,在全线每侧各规划栽种了一行国槐、一行柳树、两行杨树和50米果树精品带,树间搭配栽种了月季、木槿等花木,规划建设了交口节点、北野烟林、无梁寺、长堤秋月等绿岛游园,全段基本形成了点、线、带、片相结合,乔、灌、花、草相搭配的绿化格局,成为全区乃至全市绿色通道建设的闪光点。同时,还组织实施了绿色通道上档升级工程,对廊泊线、廊霸线、104国道、112国道等进行了补植补造、加宽加带、更新病死林木、增加景观绿化树种比例,共计完成通道补植补造4845米,植树2.56万株,保障了绿色通道景观的连续和完整,成为展示廊坊窗口形象的绿色景观线和生态安全保障线。
2、“落禅线”绿化工程。落禅线全长4.6公里,涉及仇庄乡和杨税务乡两个乡镇,是连接杨尹线与廊泊路的一条通道,途径东储、东麻各庄、西麻各庄、禅房、西小韩村五个村街,是我区构筑北部绿色生态板块的主框架,同时,也是高标准休闲观光绿化带。落禅线两侧按照多树种、多层次、多色彩对两侧进行绿化、美化,逐步打造“城镇森林化、道路景观化、农田林网化、村庄林荫化”的城乡绿化一体化格局。此项工程两侧绿化里程为7.2千米,共计投资247288元。全线每侧路肩栽植了国槐、秋葵、紫穗槐、柳树、速生杨等树种共计13918棵,成活率达98%,已成为我区又一条靓丽的生态景观带。
3、“第三南通道”绿化工程。第三南通道是我区新修建的一条贯通南北的通道,道路全长22.1公里,涉及落垡镇、仇庄乡、码头镇三个乡镇及新兴产业示范区,并按照《廊坊市春季植树集中行动实施方案》确定的“十城、二带、三网、三点”等重点工程安排,决定将第三南通道打造成安次区绿色通道绿化精品带,此项工程共完成绿化面积6900亩,其中,道路每侧绿化宽度100米,造林面积6635亩,中间绿化带宽度8米,绿化面积265亩。为了保障沿线绿化效果一致性,规定沿第三南通道向外,栽植一行胸径8cm的江南槐、两行胸径8cm的垂柳,其余为胸径5cm以上速生杨或其他园林绿化树种,亩投资1500元以上。绿化树种主要有法桐、国槐、垂柳、白蜡、馒头柳、海棠、榆叶梅、碧桃、松树、新疆杨等绿化树种。第三南通道绿化工程成为我区绿色通道闪光点的同时,也成为全市东部经济发展的重要绿色通道,为承接京津项目转移,加速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便利。
(三)森林资源管理成效显著。一方面,强化林木管护。认真执行森林限额采伐制度,大力推行林木采伐公示制,不断强化伐前、伐中、伐后监管,并实行严格的林木运输、检疫和经营加工管理,从而有效控制乱砍滥伐。另一方面,严格控制森林病虫害发生。全区共建立监测点12个,监测面覆盖全区8个乡镇。并设立查防员、组建防治专业队,配置药械,重点做好春尺蠖、美国白蛾和经济林病虫害等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的预测防治。同时,采取生物防治、药物防治、飞机防治等先进设备和综合措施开展病虫害防治,有效遏制了林业有害生物严重发生势头。全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率达100%,苗木产地检疫和木材、林产品调运检疫率达100%,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每年都控制在规定的4.2‰以下。同时,为有效防止秋、冬季森林火灾的发生,成立了森林防火指挥部,编制了重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,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,实行防火值班制,日报告、零报告制度,确保不发生一起重大火灾。
二、“十三五”林业发展思路
“十三五”期间,安次林业改革、发展、保护的任务十分艰巨。面对新形势、新机遇、新挑战,全区上下按照“京津冀一体化”发展定位,以“平原森林城市”为目标,审时度势,乘势崛起,科学谋划确定今后安次生态环境建设与林业发展的总体思路,积极推进全区林业整体工作发展,建设北京天津零梯次衔接,全力打造环京津森林带和生态涵养区。
(一)立足生态文明建设,稳步提升森林资源总量,打造林业发展强区
1、持续改善生态建设,不断提升造林绿化水平。自2012年11月,党的十八大做出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”的战略决策以来,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我国高度重视,国土绿化、植树造林成为构建林业三大体系,拓展现代林业三大功能的基础性工程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我区积极把生态优先、环境立区摆在重要位置,构建生态文明总体框架,确保森林覆盖率稳定在30.6%以上,基本形成“城区园林化、道路林荫化、农田林网化、村庄花园化、林业产业化”的城乡绿化一体化新格局,彻底改善城乡居民生态环境,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。
2、依托林业工程项目,稳步推进林果四大基地建设。“十二五”期间,我区林业之所以有了突飞猛进地发展,就是因为我们抓住了工程项目,利用项目资金带动了全区整体林业的发展。因此我们一要紧紧抓住国家对生态建设投入力度加大的契机,结合自身实际,争项目、抓工程、引资金。今后造林工作更要坚持科学性、实用性和前瞻性相统一,寻找突破口,找准切入点,体现安次特色,力争多完成一些质量好、标准高的精品林,并与重点工程实现对接。二要用项目资金撬动民间资本投入林业建设,进一步完善速丰林、热杂果、腊杆、花卉苗圃四大基地建设。到“十三五”末,规划发展以用材林、防护林为主的速丰商品林基地;在满足当地林业项目建设的基础上,依托京、津市场,发展高档园林绿化苗木,引导农民向常绿苗木、花卉、观赏苗木方向发展,重点发展金丝柳、红柳、合欢、白蜡、国槐、红栌及针叶树种,力争建成全省有名的苗木集散地;规划以调河头乡为中心,辐射杨税务乡、仇庄乡等周边村街,形成腊杆基地,把小蜡杆做成大产业,使其成为独具特色的安次林业拳头产业,努力打造以葛渔城精品桃、牛角葡萄、史庄设施桃等为代表的安次特色林果品牌。
3、创新造林绿化机制,提高我区造林质量。(1)政府主导,创新造林绿化责任机制。在总结以往森林覆盖率净增量考核工作基础上,结合“双增”目标,落实造林绿化领导责任制,完善考核办法。把总体目标分解为阶段目标,从重结果,转变为结果和具体措施并重;简化内容,把影响造林绿化目标实现的领导重视、造林投入、造林成效作为年度检查重点。(2)创新造林竞争机制。在工程造林项目建设中,每年秋冬季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不同工程实施的造林数量、成活率、保存率等内容进行综合检查,及时评比排队,好的表扬、奖励,差的批评、通报。通过对不同造林单位进行评比排队形成竞争机制,真正激励各造林单位赶超竞争意识。(3)创新示范带动机制。组织和推动各地林业科研和技术推广专业人员,针对不同气候条件和果品最佳适生性,建立各级林果示范园,安排科技人员深入实地,带领农民干、教给农民干,干给农民看,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。(4)绿色通道精品线机制。针对区域内廊泊线、廊霸线、三通道等主要线路两侧由政府出资规划,种植果树,每年对通道两侧种植果树的老百姓补贴资金,待果树产果后有一定效益,政府可逐年减少补助资金。
(二)立足森林资源优势,突出地域林业特色,打造森林旅游观光强区
“十三五”期间,要以提高森林景观的文化品位为核心,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理念,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林果资源,大力培育森林旅游,娱乐观光,采摘休闲、保健疗养等观光旅游产品,开发生态文化产业。同时,规划建设精品绿色通道景观带,发展观赏园、采摘园、踏青园等,增强景区旅游趣味性和吸引力;发展农家乐、农家饭等,延长产业链条,为游客提供便利服务。加快规划实施一系列旅游特色产品开发。在码头、杨税务千亩片林建起旅游度假村、农家院菜园;在葛渔城自然保护区举行桃花节、采摘节;启动实施落垡湿地保护性开发,建设湿地公园;利用项目资金,建设旅游休闲苗木花卉基地公园。
(三)立足科学发展,突出科技兴林和依法治林,打造森林资源管理强区
1、科技兴林,实现林业高产优质。一是加强培育管护。从合理栽植,配方施肥、防病治虫等方面加强林木抚育管护,逐步提高林业科技水平。二是开展对果农花农的技术培训,推广新技术、新品种,提高农民的技术应用水平和科技素质;因地制宜,发展果树设施栽培。调产业、调布局、调品种、调品质,改劣换优,汰老引新,实现果品花卉的提质增效。更早、更晚、更新,打时间差,错季上市,力争一年四季有果卖。三是加大无公害果品生产操作规程的推广力度,积极筹建果桑花质量监督检测中心,加强对进入市场的果品进行无公害监控和检测,促进我区果品生产标准化无公害管理。
2、科学护林,保护来之不易的绿化成果。一是建立健全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体系。建立健全监测点12个,监测面覆盖全区8个乡镇。并设立查防员、组建防治专业队,配置药械,重点做好春尺蠖、美国白蛾和经济林病虫害等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的预测防治。二是采用信息技术、遥感技术、地理信息系统、全球定位系统作科技支撑,建立健全病虫害预测预报、检疫和除治体系,使我区森林病虫害成灾率控制在4‰以下,有效防治率达到85%以上,监测覆盖率达到98%。三是多元筹措资金逐年加大防治投入力度,对危害大、影响面广的重点病虫害积极开展工程治理,采用飞防等现代化防治手段,提高病虫害现代化防治水平。
3、依法治林,切实保护森林资源安全。林业越发展林政执法越重要。一是继续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,全部完成林地确权发证工作,严格审批手续,实现全区林木的合理有序利用。二是坚持依法行政,加强综合执法和执法监督,加大违法案件查处力度,制定和落实林业执法责任制,错案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。人民法院、检察院、公安、林业等部门加强协作,严厉打击乱砍滥伐、盗伐林木、人为损坏幼树、乱垦滥占林地、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活动。进一步规范林木收购、运输、加工行为,整顿林产品市场,严格林木采伐和销售程序,合理保护和开发利用好我区林木资源。三是高度重视林木防火工作, 落实护林防火责任制制度,建立现代化的森林火灾预防、监测、扑救、预警和指挥系统以及快速反应机制,实施火灾零报告、日报告制度。火灾高险期,林业、公安等部门要派出督查小组,深入乡镇、村街检查指导,做到“有叶防虫、无叶防火、四季防盗”。
2016年8月9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