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政协廊坊市安次区第九届第三次会议第21号提案的答复
王洋委员:
您提出的“后疫情时代我们该如何做的建议”已收悉,现回复如下:
您就后疫情时代我们该如何做提出很好的建议,我们正在抓紧研究,积极推进和完善相关工作。下一步,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:
一、认真贯彻落实新冠病毒感染‘乙类乙管’实施方案。按照《廊坊安次区新冠病毒感染‘乙类乙管’实施方案及责任分工》要求,结合卫健工作实际,计划从以下七个方面抓好贯彻落实。一是加强学习培训,全面推动落实。近期,将利用多种形式,对全区各级工作人员进行一轮全覆盖培训。特别是及时将不再判定密切接触者;不再划定高低风险区;对新冠病毒感染者实施分级分类收治并适时调整医疗保障政策;检测策略调整为“愿检尽检”等政策措施调整到位、落实到位。二是充分挖掘潜力,强化分级诊疗。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,统筹区镇村三级495家医疗机构,完善“三级一体”医疗救治体系,优化各医院门诊、急诊、发热门诊和住院病区的内部就诊流程,减少环节,全力保障群众问诊就医。三是抓好新冠病毒感染的医疗救治。新朝阳医院、区医院、亚定点医院(区医院南院区)3家医院24小时收治急危重症患者。四是着力保障群众用药需求。按照《廊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防疫相关药品储备工作的紧急通知》相关要求,与廊坊市健生堂医药有限公司、廊坊中诚康宇医药有限公司、美宝医药、国药乐仁堂等经销商积极取得联系,达成协议,确保必需药品的储存储备。五是做好重点人群健康管理。目前全区共有65岁以上老年人59155人。其中:重点人群(红色)4361人、次重点人群(黄色)8421人、一般人群(绿色)46373人。全部开展建档立卡,完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,统筹做好日常包联、定期巡诊、转运车辆、医疗救治、就医协调等工作。六是继续保留30个核酸检测点,保证辖区居民“愿检尽检”。七是强化基层医疗机构服务。八是积极稳妥推动老年人疫苗接种。持续推进符合条件的60岁以上目标人群“应接尽接”。
二、加大安次区医院南院区改造的资金保障力度。目前已将幸福家园A、B两区改造完毕,作为安次区医院南院区并投入使用。改造及配备各种设施、设备已产生费用4015.89万元。(安次区医院南院区A区重症、B区急诊和病房区域、检验、妇婴、手术、消毒供应、透析等区域办公用品与一次性用品为77.64万元,物业运营52.5万元,以及E区办公、门诊区域主体改造修护108.45万元、院区广告标识55.06万元,相应的医疗设施设备3514.93万元、信息化系统207.3万元,总计为4015.89万元)。
因冬季不符合施工条件所至,后续需要跟进的工程,包括C区D区电路改造约15万元、方舱防水所有的房屋需要约80万元质保5年、现有上下水管道深埋改造(深埋1米、水泥地面开槽挖沟、室内改造等)约500万元、南院区围栏(安康家园)260*1000m约28万、飞利浦彩色超声诊断系统型号:EPIQ7约320万、南院区DR预评和控控2.8万、三面翻擎天柱(离地16米板面10米*4米)约32万、门头约150万、物业管理162万元、食堂建设(目前采取定餐方式)和运营468万元等。约需费用1757.8元。
三、继续推动国家卫生城市的创建工作:我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自2022年1月启动以来,制定了实施方案,组建了创卫专班,实现了集中办公(工信局五楼),组织了全区范围的培训。但由于疫情影响,截止2022年底45大项、210小项标准内容,56项评价指标,实质性推进缓慢。
当前各级各有关部门对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认知普遍不高,
创卫组织机构不健全,人员到位情况不理想。2022年初组织专班时,抽调工作人员12人,工信局五楼设办公室集中办公。由于疫情等多方面原因,大部分人员由原单位调回,现只有3名同志坚持在创卫工作岗位,难以胜任繁重的工作任务。再有,创卫工作经费不足一直是困扰创建工作顺利推进的一个主要因素。例如病媒生物防治、环境整治提升等工作将很难推进,造成大量丢分。通过与其他区县了解,目前市级、开发区已下达资金开展病媒生物防治活动,如此项工作不能开展,将会拖全市创卫工作后腿。
四、加快推进区医院迁建工作。一是积极推进迁建一期门诊楼沉降修缮加固工作。因疫情影响,2022年5月10日召开该工程砌体裂缝事故原因分析及处理意见专家论证会,目前已完成加固实施方案、施工图纸设计和图纸审核,拟定加固施工周期为4个月(除不可抗力因素外),相关事宜已按程序呈报区政府。建议1:协调解决加固费用预计1100万元,但是由于与市发改委业务科室沟通多次,项目实际未竣工验收,属于在建项目,不符合以修缮加固等原因增加投资,故不能重新立项,现正在积极与市发改委沟通,寻找其他途径。建议2:一是据2021年9月至2023年1月沉降数据显示,沉降指数在规定范围内(目前按规范继续进行沉降观测);二是待地下停车场全部完工(预计今年9月底)、二期住院楼主体封顶后(预计2024年年底),如沉降数据变化范围在国家法规允许范围内,聘请有资质的权威检测鉴定公司对门诊楼进行全面检测,如符合安全指标数据要求,统筹安排一期、二期整体及附属工程,同时对门诊楼沉降数据继续观测。二是积极推进迁建(二期)住院楼项目建设。二期住院楼总建筑面积6764.42平方米,预计总投资3500万元,按市发改委批复要求,全部为政府财政资金。已完成主体、外网、预算编制、强电并网图纸预算、玻璃幕墙设计图编制等工作。由于二期施工图设计时间较长,消防规范变化较大,且消防水箱与一期共用,消防备案设计审查手续正在办理中,预计2月底前完成。在资金保证的情况下,计划于今年9月底前完成招投标、施工许可证等前期手续,预计10月份进场施工,力争2024年年底完成主体封顶。三是加快推进迁建地下停车场项目建设。该项目总建筑面积11086.02平方米,总投资5550万元。2021年10月11日取得施工许可手续并进场施工。因受疫情影响,于2022年6月开始复工,进行支护桩及止水帷幕施工。因施工场地狭小,施工无法全面展开,期间多次组织现场调度并完成协调支护桩施工作业面、电缆迁移、外运土方存放场地等事宜。截止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基坑支护桩、止水帷幕、土方开挖等工序。基坑降水持续进行中,项目形象进度已完成30%。下一步统筹协调项目各施工环节,增加人力、物力等措施。在保证工程质量、排除安全隐患的情况下,预计工程2023年9月底完工。四是积极推进安次区急救中心项目建设。该项目总投资189.23万元,其中中央资金70万元,区级财政资金119.23万元,施工手续已办理完毕。施工由河北科太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中标,由于急救中心主体结构位于地下停车场上部,需待地下停车场完成主体封顶后方可进场施工,预计2023年下半年开工,竣工时间与地下停车场竣工时间接近。
五、全力提升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。巩固乡村一体化管理成果,打造具有专科特色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(目前,码头中心卫生院准备加强中医科建设以点带面谋求发展,探索医养结合拓展“养老产业”,筹建呼吸、哮喘专科和犬伤门诊;仇庄中心卫生院正在加大中医诊疗服务力度,准备筹建康复理疗科和康复病房,为辖区心脑血管后遗症患者提供复健治疗;葛渔城中心卫生院准备对国医堂进一步规划设置,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;落垡镇卫生院、东沽港镇卫生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,准备发展疼痛理疗科;杨税务镇卫生院准备通过医联体建设,引进外援助力本院发展,提升国医堂中医诊疗服务,增设口腔科、犬伤门诊等科室;调河头镇卫生院、北史家务镇卫生院、光明西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招聘急需人才后,准备重点打造公共卫生科、内科;银河南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准备申请设置预防接种门诊,满足辖区群众就近接种疫苗的需求)。全面落实村卫生室药品品种与镇(中心)卫生院保持一致,并且根据群众就医需要持续增加。
六、继续发挥监督执法“利剑”作用。打造监督执法“蓝盾行动”品牌,围绕依法执业、传染病防治、放射卫生、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等重点环节,开展医疗美容、健康体检、口腔诊疗等领域专项执法。
七、继续实施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。对计划生育奖励优惠对象的资格条件、申报程序、工作流程等进行简化、优化,提高计划生育奖励优惠对象上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。精准确认奖扶、特扶对象,及时发放扶助资金;做好失独伤残家庭成员关爱救助工作,定期组织开展体检服务,为其投保商业医疗意外保险,对符合条件人员由政府投入资金参保城乡居民医疗保险,多举措的帮扶和关怀免除他们生活上的后顾之忧.
八、有序推进系统内各项业务工作。持续抓紧院感防控管理、继续做好重点药品监控、进一步强化实验室质控管理、专业技术人员招聘、编制十四五卫生健康规划等各项工作,按照省市要求有序推进。
廊坊市安次区卫生健康局
2023年4月25日